学术交流
马克思主义论坛第74讲:复旦大学余源培教授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4日 点击数:

201611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论坛”学术讲座第74讲在小辣椒福湿地福地院302会议室举行。此次报告由复旦大学余源培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若干前沿问题”。我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张有奎教授主持。


余教授的学术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余教授通过简单回顾其学术历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做出深刻的总结,即“主义真、品德正、方法对”。就“主义真”而言,余教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不能单靠灌输,它是一种“思”的学问。就“品德正”而言,余教授认为,我们国家的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前现代、现代以及后现代的三重叠加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道德危机的复杂性,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对此危机。就“方法对”而言,余教授认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它不是材料的汇集。辩证法不只是应用于解释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而且要面对当下矛盾,提出面向未来的解决之道。第二,余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思路。“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强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加之以其他学科的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更是面对来自不同学科的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疑惑甚至是质疑的应对之策。第三,余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经济哲学研究之心路历程。余教授简要阐述了经济哲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性质,并着重强调了经济哲学不是经济学和哲学的简单相加,即不是用经济学来改造哲学也不是将哲学原理简单推广和应用于经济学。因此,经济哲学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克服经济学认为哲学是形而上学的偏见以及哲学认为经济学是形而下的偏见。除此之外,余教授还强调经济哲学是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整体性研究,应该遵循马克思的大思路,即在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中走向人类深处。第四,余教授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余教授认为,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逻辑注重文化、意识形态问题,而对政治经济问题有所忽视。然而,文化或意识形态问题和政治经济问题是不可分割的,且后者才是第一性的。其次,余教授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立场是可以与之建立同盟关系的前提,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毕竟是西方问题而非中国问题,因此,中国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警惕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赖路径的倾向。余教授强调,解决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之责也是中国取得话语权的途径。

余教授的学术报告之后,在场老师和学生针对余教授的丰富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最后,张有奎教授进行了总结:1.余教授所提出的“九字真言”简洁凝练,令人受益匪浅。2.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方法,值得下更多的功夫深入理解。3.“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很有创见。4.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问题,就没有主体! 5.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要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坚定自身的立场,切莫人云亦云。6.阅读原著的方法上,认认真真读懂一本书比泛泛地读十本书更重要。

余教授精彩的学术报告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们受益匪浅。

(林雅玲、安雅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