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马克思主义论坛第75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金娥谈“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理论与实践评析”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9日 点击数:

2016年11月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论坛”学术讲座第75讲在小辣椒福湿地福地院302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金娥研究员主讲,论坛主题为“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理论与实践评析”,由白锡能院长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潘金娥研究员的学术报告由六部分组成。第一,潘金娥老师向在座老师和同学介绍了越南的基本国情。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地处热带亚热带,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民族情况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第二,潘金娥老师介绍了越南革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与动因。越南自1976年南北统一以来,仿效苏联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外加70年代后期经济内外交困,因此领导层寻求突破开始革新。第三,潘金娥老师阐述了越南革新的阶段与特征。越南革新经历四个阶段:试点和探索阶段、启动与转折阶段、全面深化阶段、融入国际阶段。革新的特征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渐进式改革、在斗争中坚持社会主义定向的改革。第四:潘金娥老师从思维革新、经济革新、政治革新三方面详细阐明了越南革新的内容。其中重点讲述了政治系统革新,潘金娥老师认为越南政治系统革新是从行政改革、国会改革、党的自我变革、国家管理革新、发挥祖国阵线的作用、放宽对媒体的管控等方面展开。潘金娥老师还分析了越南政治革新的原因,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地位面临内外挑战,社会结构的变动,地理和历史因素导致的权力分散化等。第五,潘金娥老师概括了越南30年革新的成就。总体上,越南已经成为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实力都有所提升,越南的国际地位和威信也得以提高,但仍存在宏观经济不稳定、贪污腐败、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和不足。第六,潘金娥老师分析了越共十二大后越南的革新走向。越南革新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接下来,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怀着对越南社会状况和中越社会发展的异同点的极大兴趣,从多个角度进行提问,潘金娥老师都做出了耐心且详细的解答。


最后,白锡能院长进行总结。白院长指出,对此类打开学术研究视野的论坛将来要经常举行,并对我院研究生与越南进行访学交流做出了展望。通过此次论坛,老师和同学们对越南社会主义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潘金娥研究员精彩的学术报告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们受益匪浅。

(文:潘虹旭  图:代俊远)


Top